从“心”入手,以“心”促安,宿州探索矛盾纠纷化解“心模式”

2023-09-09 08:00:18

来源:人民网

“心”调解结出新硕果。

日前,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公布了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优秀案例名单。宿州市申报的《推行“四说一听” 化解矛盾纷争——宿州市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典型案例》及《宿州市社会心理服务“3+3+1”人才培训项目》双双上榜。

2019年,宿州市被列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市。四年试点,宿州摸索出平安“心”路径。该市成立以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双组长”、政法委及卫健委“双牵头”的领导小组,推进社会心理服务全流程、全周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们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与平安建设有机结合,强心防,调心态,促心解,助力基层矛盾化解。”宿州市委政法委综治督导科副科长闫肖楠介绍

筑牢基层“心”防线

矛盾源于心。如何以心安致平安,防是第一要务。

日前,一场特殊的社会心理服务培训在宿州如火如荼开展。培训的对象不是心理从业人员,而是一批基层矛盾调解员。“基层矛调人员最接近群众,要让他们学会心理学,运用心理学调解基层矛盾纠纷。”闫肖楠这样解释其中的意义。

为提升矛调人员矛盾调解能力,宿州市策划并编写以“3(社会治理、心理工作、社会工作)+3(政策和法规、文化和特色、运营和服务)+1(案例学习和实践操作)”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和教案,让参加培训人员学有所会,用有所依。

“社会心理服务+矛盾调解”培训现场。宿州市委政法委供图

同时,宿州在全市划分网格12283个,配备网格员15458名,结合“宿州平安巡”,组织网格员、心理服务员与公安警员等群防力量采取“网格 +网络”的方式,深入家庭、学校、村(社区)开展网格排查和智能化测评,做到矛盾隐患早排查、早化解。

宿州市还以建设首批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市为契机,在1327个村和68个社区的综治中心均设立了心理服务室,在所有乡镇(街道)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投资建设了5家精神专科医院,建立起21个心理咨询社会组织,开通38部心理援助热线,群众可就近、及时寻求心理服务。

打造特色“心”服务

每周固定时间,埇桥区大泽社区的读书沙龙总会吸引一帮街坊邻里。他们来此并非只为读书,而是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心理服务。

“我们从不拘泥于读书,而是要让活动趣味,有吸引力。”作为活动策划人之一,为了让读书沙龙真正走入民心,闫肖楠没少动过脑筋。“游戏啊,心理情景剧啊,目的是让大家互动,真正做到感同身受。”闫肖楠举例,很多亲子矛盾产生于家长的过度关注。“为了让家长深有体会,他们发言时我们一直盯着看,当家长感受到压力,也自然体味到了孩子们的苦楚。”

小沙龙,大舞台。如今,在宿州各街道、社区,这样的读书沙龙已开展100多期,受益群众上万人。

寓教于乐,寓“心”于“剧”。2021年2月,由市心服办组织策划的宿州社会心理服务情景剧大赛,一经线上播出便吸引众多市民关注。

宿州市首届社会心理服务情景剧大赛。宿州市委政法委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此情景剧将家庭教育、儿童成长、夫妻关系、社区矛盾调解、人际交往各类基层关注的矛盾焦点,以情景剧形式搬上舞台。群众看在眼里,记在脑里,悟在心里。

不止于此。

宿州还推行“十户联防、邻里守望”和“孝文化+心理服务”等平安建设“心”方法,编写心理健康科普歌,制作快板式微视频,利用头条、抖音进行推送;组织心理健康宣讲,推动社会心理服务和教育“六进”活动,让心理服务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为群众解心结、敞心扉的平安舞台。

创新实施“心”调解

女性能顶半边天,调解同样如此。

同在大泽社区,“家事调解闺蜜团”矛盾调解能力远近闻名。

据悉,该“闺蜜团”主要利用女性特有优势,在调解家庭婚姻、邻里矛盾时摸索总结出“缓、换、理”三字调解法,创新“摸排纠纷+关心关怀”的调解模式,形成“调解+关心关怀”的调解闭环。

闫肖楠接听心理咨询热线。宿州市委政法委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宿州市还主动适应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的新变化和新特点,从化解热点矛盾纠纷和社会治理创新入手,探索出一套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相衔接,以“专家说心、群众说事、政法说法、乡贤说德、公开听证”为主要内容的“四说一听”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机制,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确保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从“心”出发,向“心”而行。无论是警民联调的“警民心理驿站”,还是遍布基层社区的心理调解室,宿州市将不断完善心理服务内容,构建多元心理调解力量,将调解做进群众心里,将平安送进百姓心中,让530万宿州人真正“此心安处是吾乡”!

(责编:关飞、李阔)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