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年来,江苏省海安市凝聚“青合力”,大力实施青年人才集聚培养工程,通过释放政策红利、强化要素供给、拓宽承载空间,聚力打造区域性青年人才集聚高地。
筑巢引凤,织就青年政策“贴心网”
“海安青年人才政策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真’,作为一名海外归国人员,在海安各项政策的扶持帮助之下,我才能更好地解决后顾之忧,全心全意投入企业研发之中,目前,我们企业的开票销售与应缴税收年均增长超20%,去年开票销售达到了4.4亿元。”南通奥普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鹏在获得“十佳青年通商”荣誉后兴奋地说。
为更好地打造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海安市出台“人才强市36条”新政,对青年人才政策进行全面优化重建、提档升级,构建从就业实践到筑巢安居的青年人才全过程支持链条,给予团队最高600万元、个人最高5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助。启动青年人才集聚“十大行动”,搭建“1+3+N”导师帮带模式,由1名顶尖人才带领3名青年领军人才,结对帮带N名青年技能人才。设立1个亿规模的天使投资基金,每年举办青年创业项目路演大赛,优胜者可获得300万元起步的股权投资。
菁英汇海,搭建青年发展“新平台”
“希望通过此次对接交流活动,与江南大学进一步加强协同创新、优化合作机制、提升合作内涵,在共建载体平台、推动产业转型、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实现双向奔赴,努力实现校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海安市委书记于立忠在海安市与江南大学校地合作对接洽谈活动上指出。今年以来,海安市积极探索多元化校地合作“新模式”,已与苏州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大学等省内高层次院校开展了多场对接交流活动,开启了校地合作“新纪元”,有力推动了海安市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政产学研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平台是人才干事创业的舞台,是集聚人才的关键。海安市聚焦平台聚才育才,通过构建“产研用”协同平台、推动校地合作技术转移、创新特色产业平台等方式,大力推进高质量平台建设,以优质平台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截至目前,海安市已建有国家级研发平台4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各3家,拥有省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8家,其中国家级24家,省级以上博士后工作站数量位列南通市第一,也是长江以北唯一一家设有2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总站的县级市。并重点与一流大学、“国字头”知名研究院开展合作,海安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海安上海交通大学职能装备研究院等10家产业研究院落户海安,为海安高质量发展聚才赋能。
汇才聚智,架起青年服务“连心桥”
“希望政府能够关注到科技型初创企业融资渠道较窄、融资难的问题。”“目前企业正面临扩大生产规模的问题,想搬迁到海安中心区镇,请问能不能协调予以解决?”……在南通市首届“人才日”当天,海安市组织召开青年科技人才座谈会,来自科技创新、投资创业、乡村振兴、教体卫生、宣传文化等各行业青年人才代表畅所欲言,与海安党政机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沟通,共同谈问题、提建议,找对策、谋发展。
完善人才发展金融支持体系,建设人才住房保障体系,构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在“真金白银”和“真心实意”的加持下,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向海安。“海安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非常大,政策的兑现速度也很快,企业遇到困难能及时帮助协调解决,这样的投资环境让我们很安心。”江苏省双创人才乐斌感慨道。乐斌是一名海归高层次创业人才,考虑到海安优越的引才政策、营商环境,将企业和创业团队整体从上海搬迁到海安市大公镇,创办创能电气科技(南通)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年开票销售突破2亿元,获评“南通市双创优企”,顺利通过“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在海安,真正实现了人才与事业的“双向奔赴”。(王华曌 谢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