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头晕”,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坐车会头晕,熬夜多了头晕,蹲下猛地站起来会头晕......
有些头晕突如其来,又让人意想不到。
而深圳 90 后的小张,最近就经历了一场,意料不到的“头晕”。01
90 后小伙突发头晕起床翻个身就“晕菜”
今年 30 岁的小张(化名)怎么也没想到,早上起床翻个身,自己怎么就“晕菜”了。 那天,小张和往常一样早起,刚从梦中醒来,小张伸了伸懒腰,接着翻了个身,但没想到突然天旋地转、头晕想吐。 这是得啥病了,还是没睡好?小张心里想,可能是自己还没睡醒,但没想到这个症状持续了数十秒后,再翻一个身,小张又晕菜了。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想都没想,小张赶紧来到医院门诊,看看自己的脑袋是出了啥问题。02
原来是耳石症在作怪发病率随年龄逐渐上升
宝安区中医院脑病科主任黄汝成告诉小张:“你得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耳石症’。” 小张一脸不解地问道:“耳石症是什么?耳朵里真的有石头吗?” 黄汝成解释——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是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在我们耳朵的内耳端,有两个膜性小囊,分别为椭圆囊和球囊,在这两个膜性小囊内装有可以感受重心变化的碳酸盐结晶,形状似石头,医学上称之为“耳石”。 正常情况下耳石是粘附在椭圆囊和球囊里面的,但在外伤、剧烈运动过后、老年性退行性变、耳部疾病等情况下,都可能导致耳石脱离原来的位置。 耳石脱落后与内耳其他平衡结构相互碰撞,诱发平衡失调,从而表现为天旋地转、眼震、恶心呕吐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俗称“耳石症”, 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 “这病难以预防,都是突然发病。”黄汝成介绍,目前为止报道的年发病率为(10.7-600)/10 万,年患病率约 1.6% ,终生患病率约 2.4% 。BPPV占前庭性眩晕患者的 20% ~30% ,男女比例为 1:1.5~1:2.0,通常40 岁以后高发,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 黄汝成医生在给患者看诊 那头晕就是耳石症吗? 虽然耳石症的症状表现为: 天旋地转、恶心呕吐。 但并不是所有的眩晕都是耳石症。03
眩晕≠耳石症需先排查脑中风及其他疾病
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就一定是“耳石症”吗?对此,黄汝成表示,这个千万要注意,眩晕不等于耳石症,眩晕第一时间要由医生排除脑中风及其他疾病。 黄汝成提醒:“耳石症只是个人难受,出不了人命!脑中风,没及时救治,要出大事的。” 眩晕也是中风病的常见症状之一。脑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原因,也是成人首要的致残疾病,因此出现眩晕要尽早就诊,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急诊或脑病科(神经内科)及时排查是否有脑梗死,明确病因,对症下药。 如果确诊是“耳石症”,怎么办?如果排除了其他脑系疾病,确诊是“耳石症”,一般可采用药物+手法复位治疗。 “手法复位治疗”是通过手法对患者的头部进行适当角度的转动,让脱落的耳石流回正确的位置上。 黄汝成医生在给患者治疗 黄汝成医生还介绍道,通过复位,耳石虽然可能回到了原来的解剖位置里,但并未牢固粘附于耳石膜上,如果这时候参加跑步、打球等剧烈运动,很容易引起耳石再次脱落。 耳石复位后应该注意什么?医生提醒,诊断为耳石症的眩晕患者,患者经过耳石复位后,后续仍需配合生活习惯的调整,具体需要做到的有以下几点—— 1.走路姿势:走路时眼睛正视前方,不随意改动头位,尽量用身体的转动来协助头位变动; 2.睡觉姿势:建议将上半身垫高 30 度入睡; 3.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打球、跳绳等; 4.避免抬头低头:如抬头晾晒衣服、低头拖地、低头看手机等; 5.禁止:要禁忌高空作业、开车; 6.门诊随诊:建议复位 1 周后前往门诊复诊,确定耳石是否复位。04
有的“耳石症”不易察觉医生提醒:一定要找专科医生
黄汝成医生介绍,有的患者因为摔倒、车祸等原因,原有的病治好后,一直有头晕现象,甚至还有四五岁的孩子,大清早起来头晕,家长没想到是“耳石症”。 “我接诊过最小的一个耳石症患者就是四五岁的小孩。”黄汝成说,小孩子是学跳舞的,也经常在爸妈们床上蹦跶,但因为太小,讲不清楚自己的情况,只觉得头晕呕吐,还去消化科看病。 当然不是每个人头晕都是“耳石症”,黄汝成医生提醒,当感到眩晕,一定要排查脑梗、颅内问题。之前门诊就遇到个 20 岁出头的患者,因为按摩导致血管夹层,脑梗了,差点误以为只是“耳石症”,险些丢命。 “按摩需谨慎,特别是耳尖以下的肌肉、神经、血管部分的位置。”黄汝成医生反复强调,事关生命,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来源:人民网科普、科普中国 声明: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 ,本平台旨在分享信息,让您了解更多信息,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立即处理。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