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清平乐之曹张争锋:仁宗后宫的养女制度,皇后和妃子们固宠的工具

2023-05-25 03:35:08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庆历七年春,大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仁宗皇帝赵祯亲自祈雨也不见效果,老天爷就是一滴雨也没下,官家不由心生忧惧。

宰执贾昌朝遂上书官家,请求遣出宫人以平息灾变,官家最宠爱的张美人率先响应,带头把自己的养女遣送出宫。

身为一宫之主的曹皇后也被迫响应号召,把自己刚进献给丈夫的养女范观音也遣送出宫,甚至连累另一个养女高滔滔,也被祈雨事件牵连出宫。张美人在此次后妃之争中大获全胜,曹皇后一败涂地。

大旱祈雨和遣送养女有何关系呢?皇后又为何进献养女给皇帝丈夫呢?为何仁宗皇帝后妃身边都有养女呢?

其实,在封建宫廷中,一直都存在养女的现象,不过,在宋仁宗之前,宫廷中的养女多是宦官所养,比如汉国昭武帝刘聪的左皇后王氏,就是宦官王沈的养女,中皇后宣氏,则是宦官宣怀的养女。

很明显,宦官收养女,是为了进献给皇帝,来提高自己的地位、为自己获得利益的,性质与仁宗后妃们收养女基本一致。

宋初宫廷并没有收养女的现象,仁宗赵祯的生母章懿皇后李氏,在生了仁宗之后,又生了惠国公主,但那个孩子很快夭折,或许是为了打发宫中寂寞,李氏收养了一个女儿,这是北宋宫廷后妃收养女的最早记载,李氏收养女的行为是明确的存在伦理因素。

皇祐五年(1053)二月初一,仁宗还特意下诏把这个养妹记在早已死去的二伯父昭成太子赵元僖名下,给养妹一个宗女身份。

皇祐五年二月壬申朔,诏开封府促惟恭、承衍之任。乐安郡主,章懿太后养女,命为昭成太子元僖女焉。(长编卷174)

随后,北宋宫廷的养女制度,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仁宗后宫的养女制度,就开始悄然兴起,但是,养母与养女之间的伦理因素却在逐渐消失,而功利因素则蓬勃兴起,养女成为养母逐名夺利的工具。

仁宗朝赫赫有名的温成皇后,即与曹皇后宫斗胜出的张美人,就是后宫中第一个站在官家身边的养女。她的养母人称贾婆婆,是宫中稍有地位的宫女。

张氏比赵官家小15岁,赵官家继位两年后,张氏才出生。当赵官家23岁时,8岁的张氏进宫,成为贾氏的养女。经过宫廷的精心培养以及贾氏的教养,张氏极其出彩。

大概在15岁时,张氏被养母贾氏献给对她一见钟情的官家赵祯,封清河郡君,之后因生女封才人,再有孕进修媛,在后妃中是风头无量,女儿夭折后自请降级为美人,随后又进贵妃,死追皇后。

庆历三年(1043)七月,张氏自请降级美人时,她的宫斗对手曹皇后已经稳坐后位十年。在整个庆历、皇祐年间,官家赵祯后宫互相争锋的就是曹皇后和张贵妃。准确的说,是张贵妃恃宠挑衅皇后,曹皇后不得不竭力自保。

史料并没有记载这对后妃是谁最先靠收养女来固宠,但以曹张争锋的胜负率看,多半是曹后先行动。

出身将门的曹氏在赵官家眼中是端庄无趣,虽然她很有能力胜任皇后一职,但并不被赵官家待见,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也为了应付张贵妃的屡屡挑衅,曹皇后只能通过给丈夫进献美女来固宠,张贵妃又不傻,怎么可能让曹后专美?所以,曹、张二人成为最早收养养女以备进御的后妃。

曹皇后收养的养女留下姓氏名讳的有五个,分别是范观音、高滔滔、曹氏、李氏、武氏。

时宣仁皇后以慈圣外甥,亦为慈圣所养。稍长,将以进御。仁宗曰:「此后之近亲,待之宜异,十三长成,可以为妇。」慈圣从之,后卒成婚。(龙川别志 苏澈)

令人讽刺的是,如此好色还没有落个好色之名的赵官家祯,在宫廷女性如此庞大的情况下,后妃收养女为他预备,大臣宗亲内臣为他进献美女预备,勿论他怎么努力,最终还是没有亲儿子继承皇位,也是令人不知道说什么好啊!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会要、长编等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有喜欢辽夏金元以及后宫八卦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这厮虽然总是处于拖延症晚期,但写出来的东西尽量不会让读者菌失望!如果发现有失误之处,非常欢迎留言纠错。

其中唯有范观音成功进献给赵官家祯,高滔滔被赵官家做主许配给嗣子英宗赵曙,李氏被指婚给皇族赵仲炎,而武氏则成为曹后嗣孙神宗赵顼的妃子。

可以肯定的说,范、高是曹皇后精心为丈夫准备的,养母与养女之间不存在伦理关系,如果存在的话怎么看待母女同侍一夫?

李氏是赵官家表妹,大概赵官家无心再亲上亲,所以做主给表妹指婚族孙赵仲炎,又是一对差辈儿婚姻,赵官家居然这么喜欢差辈儿,让表弟娶了女儿,让表妹嫁给族孙。

而后面两个则是曹氏太后生涯中收养解闷的,当然,也不乏有进献给当时皇帝的意思,只不过是英宗皇后高滔滔油盐不进,没成功,这不,武氏后来就成了神宗妃子。

张贵妃的养女只留下安定郡君周氏一个记载,周氏就是那个活了86岁的庆寿公主之母。当然,并不代表张贵妃就这一个养女,范观音事件被遣送出宫的就不止一个。

这时候,养女已经明确的成为后妃利用的争宠工具,养母借助养女固宠,养女借助养母一步登天,互利互惠,但是,一旦养母争宠或者宫斗失败,身为养女的就要受到牵连,被迫出宫,甚至送命。

庆历七年(1047)的大旱,就被心思缜密的张贵妃(当时位份是美人,次年升贵妃)利用,搞出来一场不见硝烟的宫斗事件。

张贵妃有宠,养母贾婆婆也水涨船高,人称贾夫人,就连大臣贾昌朝都与之联宗,称之为姑姑,张贵妃就美言贾昌朝出任宰执,让他的仕途一帆风顺。

当时曹皇后刚把养女范观音献给赵官家,官家正在兴头上,很是从张贵妃那里分出一杯羹,素有远虑的张贵妃感觉到威胁,必须未雨绸缪,想办法把范观音弄出去。

因为大旱,官家亲自祈雨不见效果,心里很担忧,在张的指示下,贾夫人就暗示贾昌朝上书建议放一批宫人出去来应灾,仁宗同意了。

外朝搞定,内廷就看张贵妃的表演,张贵妃对官家说,放出去的宫人必须得是后宫主子们亲厚的,才能感动上天,并率先把自己身边的养女全部遣送出宫。

贵妃都如此了,身为后宫之主的皇后怎么能装聋作哑,曹皇后哑巴吃黄连,只能把刚得宠的范观音,和还没献给皇帝的高滔滔遣送出宫,张贵妃成功铲除争宠对手。

慈圣光献皇后养女范观音,得幸仁宗,温成患之。一岁大旱,仁宗祈雨甚切,至燃臂香以祷,宫人、内珰皆右左燃之,祈雨之术备尽,天意弗答,上心忧惧。温成养母贾氏,宫中谓之贾婆婆,威动六宫,时相认之以为其姑,乃阴谓丞相,请出宫人以弭灾变,上从之。温成乃白上,非出所亲厚者,莫能感天意,首出其养女以率六宫,范氏遂被出,而雨未应。上问台官李柬之曰:"惟册免议未行耳。"是夕锁院,贾氏营救不获,时相从工部侍郎,拜武镇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北京,雨遂霔。(闻见近录 王巩)

虽然张贵妃在内廷获胜,但在外朝却失去一大援助,因为遣送养女出宫,老天还是不赏脸。按照以往的例子,有天灾时宰执就要退罢以应灾,贾昌朝就成了倒霉鬼,被罢免外放,随后老天下雨。当然,一个贾昌朝倒下,还有千千万万个文昌朝、刘昌朝等着站起来呢,张贵妃不缺外朝合作伙伴。

就在同一年,被遣送出宫的高滔滔被赵官家指婚给宗子赵宗实,成了十三团练太太、后来的英宗皇后,也算是因祸得福,不是张贵妃与曹皇后宫斗,高滔滔只能在宫里和姨妈一起侍奉比她大22岁的官家姨夫了。

范观音事件说明仁宗后宫的后妃收养女已经形成制度,在此后,张贵妃又收养四岁进宫的周氏,养大成人后进献给赵官家被封安定郡君。福安公主之母董充媛也曾把两个养女张氏、李氏进献给赵官家,一个封安福县君,一个封仁和县君。

令人怜悯的是张氏、李氏,正是花季少女,成了垂垂老矣的赵官家的御侍,且受封没多久,赵官家就龙驭宾天了,无儿无女的两人只能老死宫中。

赵官家祯的始平郡君冯氏,生了两个女儿都夭折,在仁宗朝再没得到晋封,还是养女林氏成了神宗的美人,才凭着养女的关系得到晋封。此后,徽宗郑皇后也是由内臣养女进宫,她为了固宠,又收养明达皇后刘氏;同样,明达也收养明节皇后小刘氏,都是通过向官家丈夫进献养女来固宠的。

直到北宋灭亡,后妃收养养女制度才衰落,不再有后妃收养女固宠的事例。所以说,后妃收养女制度是仁宗朝开创并盛行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