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城市俱乐部是什么?万亿城市俱乐部介绍
今年年初,东莞宣布GDP和人口双双“破万”,这也使它成为了2021年唯一一家晋级万亿城市俱乐部的城市。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GDP超过万亿是经济实力的象征。
东莞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190.20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0855.35亿元,十年间连续跨越五个千亿元台阶,实力不容小觑。
更值得注意的是,东莞拿到这张万亿俱乐部门票,能实现大步跨台阶,主要靠的是第二产业的拉动。而一般GDP过万亿的城市,大部分都是一线城市或者是新一线城市,它们的经济结构主要是第三产业占据最大比重。
一直以来,东莞作为“制造名城”,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大力发展制造业。从2012年起,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就超过了整体GDP的50%,到2021年达到了58.2%。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更是占据了东莞万亿GDP的半壁江山。在2021年东莞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5187.03亿元,是2012年的2.6倍,年均增长7.3%。
东莞工业之所以能发展得如此迅猛,在城市经济中起到举重若轻的地位,离不开其在改革开放之初抓住机遇,实行“三来一补”政策吸引外资企业,利用劳动力优势发展制造业,形成成熟的上下游产业链。
从1979年到2015年,东莞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基本保持每年两位数以上增长,同比增速最高达439.88%。
但仅有基础是远远不够的,东莞工业的腾飞,更离不开的是产业的转型升级。
前面提到,从2012年起东莞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就超过50%,也是同一个时间节点,东莞开始积极寻求产业转型,走向高端制造业的道路。
一方面,东莞利用自己独特的地缘优势,承接香港、深圳、广州的辐射带动,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产业。
东莞松山湖功能区正是东莞寻求产业转型的典范。2006年华为松山湖南方工厂项目开工建设;2010年9月,松山湖升格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到如今,松山湖已成为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全生态链的重要功能区,拥有大批智能终端企业。
《深圳产业转移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深圳企业到东莞购地43宗,购地面积达218.2万平方米,东莞是深圳企业在珠三角内部转移的首选地点。
这其中就包括电子科技界的龙头企业——华为。
2018年,华为在东莞松山湖片区建设的欧洲小镇正式启用,超1.2万名员工从深圳迁至东莞,同年华为云数据中心项目也正式在松山湖动工。随着华为迁徙至东莞的产业链,包括软通动力、中软国际、易宝软件、华微软件等供应商,直接拉动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实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数据显示,2021年东莞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2%。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3.1%,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49.2%。
另一方面,东莞大力吸聚创新外力,引入布局大科学装置、实验室、高层次人才,借此从世界工厂向科创高地迈进。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东莞全市实验室数量从90个增加至120个,新型研发机构数量从24个增加至33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从143.40亿元增长至308.42亿元。同期,东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也从4073.2亿元翻倍增长至12218亿元。
东莞工业化升级的道路,不禁让人想起同样凭借工业的高速发展,2020年挤进万亿城市俱乐部的合肥。合肥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4167.9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0045.72亿,增长2.4倍,而工业也是拉动其发展的重中之重。
同样的凭借地缘优势走工业立市之路,利用科技实现新兴产业升级,利用政策吸引企业完善产业链,在高质量发展制造业的十年之后,GDP成功破万。
或许,高质量的新型工业化,是城市经济新的财富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