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民航局官网消息,《民用机场卫生间规划建设和设施设备配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已正式发布。《指南》将在哪些方面促进民用机场卫生间的创新发展,又将对旅客的出行体验带来怎样的提升?民航局机场司相关负责人对《指南》内容进行了解读。
为满足美好出行需要提供新指南
问:此次《指南》发布是基于怎样的背景,具有哪些意义?
(相关资料图)
答: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航空出行的新需要,民航局持续开展机场服务设施提升专项行动,通过推动打造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机场服务空间环境,努力增强人民群众对机场高质量发展的获得感、幸福感。此次编制发布《指南》,就是这一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
卫生间是使用率和关注度最高的机场服务设施之一,与人们的机场出行体验密切相关。长期以来,广大旅客对机场卫生间的服务水平较为满意,但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机场卫生间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不能很好地适应人民群众的新需要,如部分机场卫生间点位设计不够合理,衔接旅客动线流程不够科学,不同区域设置标准不够统一,对老龄化、无障碍、非接触等需求考虑不够充分等。此外,部分机场对员工卫生间、尤其是机坪员工卫生间规划考虑不足,对卫生间后期运营和维护需求兼顾不够,导致了员工如厕难、后期运维难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满足需求、弥补短板,《指南》作为国内首个针对民用机场卫生间规划建设和设施设备配置的咨询文件,就是要为机场卫生间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提供系统性的技术意见和建议,填补相关领域空白。
问:为了更好地为行业提供指导,《指南》的编制工作是如何开展的?
答:为了提升《指南》的普适性,适应全国各地机场的现状差异,编写组面向旅客进行问卷调研,面向航空公司、残疾人事业团体、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不同地域和规模的机场等开展深入访谈,并将相关成果以及建议体现在《指南》正文和附录中。
举例来说,不同地域、不同区域、不同流程的机场卫生间,应结合使用者行为特征进行差异化配置。南方机场梅雨季节较长,需要考虑加大排风量、配置除湿设备等多种措施;而高高原机场中的电气设备受海拔影响较大,需要考虑设施适应性等。
此外,《指南》提倡“知其所以然”,除调研结果外,还为读者写明了条文订立的原因,并提供相关方法、工具。《指南》还汇编整理了国内外有关机场的优秀图片和案例,供读者学习借鉴。
为机场卫生间设计注入新理念
问:在机场卫生间的规划设计方面,《指南》提倡怎样的设计理念,提供了哪些实用方法?
答:《指南》强调,机场卫生间规划应以满足使用者需求、提升服务质量为主要目标,加强前期调研评估,充分了解不同服务区域使用者在群体构成、行为特点、使用需求等方面的差异。
本着“以终为始”的理念,《指南》强调,卫生间规划应坚持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提倡在规划之初就组建专项团队,吸纳有建设、运营经验的人员参与,充分听取旅客和员工等使用者以及保洁、维修和管理人员等运维方的意见,确保一次性把事情做对。例如,旅客通常较少使用飞机上的卫生间,而是在登机前及到达后使用航站楼卫生间,因此《指南》提倡重点强化候机区以及到达走廊区域卫生间的承载能力。
针对旅客停留时间较长的航站楼区域,《指南》则结合高峰小时进出港旅客人数、飞机高峰小时上座率、中转旅客比例、旅客性别比例、单类洁具使用比例和平均使用时间等指标,分别围绕候机厅、值机大厅、到达走廊区域、行李提取厅、迎客大厅以及航站楼其它区域给出了相关点位和洁具数量计算公式与示例。
问:长期来看,提升机场卫生间设施服务水平,除了做好规划设计,还涉及运维与改造工作。在运维、改造方面,《指南》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答:在卫生间运维方面,以全生命周期管理为理念,《指南》重点关注实际执行中的可操作性。例如,考虑保洁人员需求,在洁具选型及安装上提倡考虑清洁需要;考虑维修人员需求,提倡设置管道间。在附录中,《指南》对卫生间内常见设施的选型、材质、安装方式等,从初始成本、全生命周期成本、维护要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列举并对比优缺点,供读者参考。
在卫生间改造方面,由于机场的特殊性,改造施工需要在不影响运行的前提下进行,需分批次开展改造,《指南》提出,制订改造计划应综合考虑旅客需求、对运行服务以及非航收益的影响等。
为提升出行幸福感寻求更优解
问:围绕设计方法、空间布局、功能区设计和通用设计等方面,《指南》为机场旅客卫生间设计提出了哪些创新建议?
答:在设计方法方面,《指南》强调,应充分考虑旅客和流程区域特点,卫生间内宜在出入口区、洗手区、整理区、厕位间、小便区等旅客活动区域为行李、 随身物品等提供放置空间。此外,卫生间设计应符合机场空防、消防安全等有关要求。
在空间布局方面,《指南》指出,为使旅客安心如厕,可于靠近洗手区及厕位间的区域设置行李放置区,并提供临时锁闭行李的措施。为应对意外情况,厕位间隔断门应方便紧急情况下从外部开启,以便为在厕位间内发生意外的旅客提供帮助。
在通用设计方面,《指南》强调,卫生间内部温度宜略低于航站楼整体温度,以有效抑制异味散发;宜保证卫生间排风负压环境,避免卫生间内的气体排入航站楼内公共区域;卫生间引导标识及位置标识宜结合旅客动线,便于旅客从多角度辨认、快速找寻。
结合民航旅客特点,《指南》指出,可在卫生间附近设置母婴室,以方便母婴旅客便捷使用;可在行李提取厅、迎客大厅设置更衣间,以满足进港旅客更衣需求;可在国际区域设置淋浴间,以满足国际中转旅客淋浴需求;根据实践经验,鉴于少数旅客如厕之后易发生心梗等症状,宜在附近配置明显标识,指示最近的自动体外除颤器位置。
问:机场卫生间既关乎旅客的出行体验,也关系到员工的日常需求。针对以往部分机场在员工卫生间设计上的不足,《指南》提供了哪些操作建议进行改进?
答:《指南》指出,结合机场运营特点,考虑保洁员清洗清洁用具的需要,宜单独设置清洁间;考虑夜班员工淋浴、洗漱、化妆的需求,可在相关卫生间配套设置淋浴间、增设整理区等。鉴于飞行区男性员工占比较大,宜增加男卫生间洁具数量;航空公司旅客服务岗位女性员工较多,宜增加该工作区域女卫生间洁具数量。
根据飞行区运行特点和实际情况,该区域卫生间的设施设备配置应以安全、坚固、耐用为主。设计建设时,应合理解决卫生间供水、排水问题。若无条件实现供水、排水,可配置化粪池,并应配备专业人员定期对化粪池进行清洁维护,避免影响飞行区的运行安全。
问:完善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做好特殊旅客服务是四型机场建设的重要方面。《指南》在卫生间设施设备配置的适老、适幼以及无障碍方面有哪些创新?
答:伴随着民航出行日益大众化,旅客构成也日益多样化。《指南》坚持融合共享原则,同时关注残疾人、老年人、婴幼儿以及家庭出行等人群需求,努力便利一切有需要的群体使用无障碍卫生间。《指南》提倡,为携带婴儿的旅客配置辅助设施,如婴儿打理台、低位洗手盆、儿童座椅、儿童坐便器等;建议为老年旅客配置拐杖夹、大字标识等,以适应老龄化发展趋势;提倡在每个厕位间安装安全抓杆与紧急呼叫按钮,最大程度保障旅客使用安全;提倡为有需求的旅客配置无障碍护理床、人造肛马桶等设施,确保旅客有尊严、无障碍地出行。考虑到各类设施之间的相互影响,《指南》还强调注重设施功能的实用性,如干手器会对人工耳蜗产生影响,应配套配置擦手纸供旅客使用。